还是在6月份,在李在明上台时,我们对他如何处理中韩关系,是充满期待的,毕竟,尹锡悦搞成这样,应该能够给他一些启示和警醒。何况,他在竞选时曾放话“改善中韩关系”。 但事实是,尹锡悦的结局和中韩每年几千亿美元的贸易额的现实,似乎并没有让李在明看清事实。 近期,似乎中韩关系正越走越远。 最为明显的一道考题是,中方盛情邀约李在明参加阅兵仪式,本该是中韩改善关系的一次重大契机,李在明却在美国的施压下,选择了拒绝参加。这说明,改善中韩关系的大门再一次紧紧闭上,关系回暖,遥遥无期。 这只能说,李在明同样如那些韩国前总统一样,根本走不出美国淫/威这个窠臼。 不仅如此,就在拒绝中方邀约前一周,韩国最大造船企业HD现代重工还与美国纽波特纽斯造船厂签下了“全面战略合作”协议,公开表态要“联手对抗中国造船业崛起”。 更别说,在特朗普的关税大棒施压之下,逼得韩国在台/海、南/海等中国敏感议题上站队表态,向美国表达“效忠”。 ——这一切的一切,不跟韩国前面那些总统一个样吗? 对此,7月底,在中韩外长的通话中,我外长直接进行了“点醒”,话讲得很直白——中韩关系要独立自主,不受第三方制约…… 这话够直白了,相信朝方听得懂,什么叫“独立自主”?得尽快摆脱美方的控制,否则,吃亏的只会是韩国。别想着做骑墙派,别想着在中美夹缝中“吃中国饭,抱美国腿”。 话音刚落,美韩贸易谈判就传来“噩耗”。
7月31日,特朗普宣布对韩进口商品征收15%的关税,虽说比原来威胁的25%降了点,但该收的还是得收,并不因为当美狗就不收。 问题是还不止于此,韩国还得大出血,得掏3500亿美元,要么直投美国造船业,要么采购美国能源,还得开放农业和汽车市场…… 从这些看,谈来谈去,就谈了个寂寞,哪是什么平等交易?全是不平等条款,典型的“城下之盟”! 这说明,作为韩国总统,不管是谁,始终都无法在美中之间实现质的突破,韩国也始终面临着一个外交困境,那就是,一边是中国巨大的市场,一边是美国的军事保护伞,离开谁都不行,依靠谁也不行! 面对如此困境,韩国该如何寻找出路?很明显,作为一个主权国家,战略自主才是它的唯一出路。 要知道,韩国2024年对华出口占到了其总出口的四分之一,同时也远超对美出口,可见中韩贸易的重要性。 但问题是,现在驻韩美军达2.8万人之多,再加上“核保护伞”,以及美日韩“芯片同盟”,这些让韩国无论在政治上还是军事上,都几乎没有话语权,更多时候只能唯美国马首是瞻。 也可以这么说,李在明之所以拒绝这次关系回暖的机会,也是慑于美国淫/威,迫不得已。
他应该记得,2015年前总统朴槿惠就是顶着国内的骂声和美国的压力出席了那一年的阅兵仪式,结果回国后就被政敌围攻,最终黯然下台。 李在明肯定不想重蹈想朴槿惠的覆辙,但他忘了,历史何其相似,代价照样巨大,李在明的选择,等于在进行经济“自残”,只会让韩国付出惨重代价。 一方面将失去大量中国市场,另一方面扶持美国重振造船业,等于亲手培植竞争对手;再一个方面,那就是向美国开放农业和汽车市场,只会让韩国农业和中小企业更加雪上加霜。 果然,近段时间韩国上下已是闹翻了天。保守派叫嚣要“亲美抗中”,进步派则担忧经济受创,网民则在社交平台吵翻了天…… 可以说,在中美竞争的大环境之下,韩国想要“既要又要”“两头讨好”,将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外交挑战:一方面经济根基被掏空,一方面安全命脉被操控,这样的国家,只会越来越撕裂,直到走向崩溃。 所以,这次李在明拒绝参加阅兵的邀约,看似是他一次“识时务”的决定,其实韩国所面临的经济账单和安全风险的苦果,迟早得自己吞下,只是时间问题而已。
诚利和配资-查查看股票配资-股票按月配资开户-2024年正在受骗的平台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